羽毛球是否耐打,主要取决于毛片、球头、胶水、飞行功能四方面。羽毛球制造业在我们国家一直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羽毛球质量的控制基本上是依靠经验,科学上的研究和分析很少。2003年以来,羽毛球市场空前繁荣,原料紧缺,毛片价格飞涨,市场的巨额需求,导致羽毛球生产厂家数量猛增,而熟练技工的紧缺,使得羽毛球的质量良莠不齐。所以,正确的认识羽毛球质量控制要点,对判断羽毛球是否耐打很有帮助。
一.毛片:
1.首先是先看毛片的厚度,以及毛杆的粗细。毛杆粗、毛片厚的羽毛球耐打性要好于毛杆细、毛片薄的羽毛球。
2.看毛色。毛杆白,毛色鲜亮自然且带有天然乳黄色的毛片是油脂含量比较高的,其韧性比较好,耐打也好。而毛色暗淡,毛杆发黄的毛片就可能是存放时间过长,油脂已经分解,毛片已经脆化,其耐打性就比较差了。另外,有些不是活拔的毛片,由于经过了开水的浸泡,其油脂流失,毛色有些干涩,无光泽,其耐打也是很不好。
3.看毛杆折痕。仔细观察羽毛球毛杆,如发现有折、断痕迹的毛片,那么这个球的耐打性肯定有问题。 对于毛片的强度和韧性,一般是采用手握毛叶的办法:用手圈握羽毛球的毛片感受毛片的强度和韧性。一般是握到直径1.5厘米的程度。毛片韧性差的羽毛球,其毛杆在手握毛片的过程中就会断裂。而毛片强度差的,在圈握后放开,整个球冠会有一定的变形。
二.球头:
球头影响耐打的因素是一是硬度。硬度大,击球的力量会直接传导到毛片部分,使得毛片承受的击打力大,损伤也就大。而硬度低的球头,就能吸收和减缓击球力量,从而使毛片承受的击打力减弱,耐打性增强。二是密度。密度高的球头承受击打的能力强,不容易碎裂,而密度低的球头则容易碎裂。 看球头只需要用手指甲刻捏,只要不是太硬,一般说来都是不错的。现在国内球头的质量比较高,基本上不会影响耐打性。
三.胶水:
1.球头底胶胶水:硬度高稳固性好的胶水能很好的将球头和毛片结合住,使得其能承受住大力的击打而不碎裂。而胶水不足或比较软的胶水则容易使羽毛球在大力的击打下导致球头的碎裂。看底胶主要看上胶量和有无气泡,胶量足无气泡,胶水覆盖球头与毛杆结合处比较饱满的,耐打性就好。胶水少、有气泡的,其耐打性就差。
2.线圈胶水影响耐打的因素是软硬度,比较硬的线圈胶水会将击球的力量直接传导到毛片部分,使得毛片承受的击打力强,损伤也就大。而比较软的线圈胶水,就能吸收和减缓击球力量,从而使毛片承受的击打力减弱,耐打性增强。
需要说明的是:线圈胶水起着固定球冠,保持羽毛球毛片部分整体形状,以达到稳定飞行的作用,如果胶水太软或胶水用量小,会使得在击球过程中,球冠变形,飞行变得没有轨迹,虽然耐打性高了,但飞行性能没有了,球还是不好用的。如何保持线圈胶水的弹性,使得飞行和耐打能够兼顾,是羽毛球生产界一个重大的课题。目前,可以说在各个厂家中,胶水配方是其唯一的机密。
检查线圈胶水,是用手指捏羽毛球的线圈,弹性好(有一定强度,捏后放手能快速恢复原状)的球耐打性较好。太硬的(捏时可能会发出啪啪的声音、胶水比较脆)球在打球时容易使整个毛叶部分断裂,太软的则容易使球失去转速,导致球速过快和飞行偏移。也有从上胶量方面来看的,线圈吸收胶水比较饱满的,能清晰看见线的外形的,属于用胶适量。其耐打性和保持球体形状(即飞行状况)的性能就比较好,而胶水不足的,球体容易变形。若胶水过量,线圈上有厚厚的一层胶水,会导致线圈太硬,容易断毛。
四.飞行功能:
主要是指合适的转速。一般制作得比较好的羽毛球,转速在每分钟350到450转左右(羽毛球厂有专门测量转速的设备),即使有1至2根毛片断掉,其飞行性能依旧完好,可以继续使用,这是一种飞行性能上的耐打。而一些工艺比较差的羽毛球,转速在200转以下,在一根毛片断了后,飞行马上就有大的摇摆,无法使用,其性能上的耐打性就差。
外观上主要看毛片的毛叶部分相交叉的角度,角度大,转速就快,一两根毛片的缺失不会影响飞行。角度小,转速就小,被称为不会旋转的死球(行业术语)。当然转速太高,会造成球飞行时的蛇形,即先往左边窜然后又向右边窜,最后才一条直线下来的现象。一般来说,毛叶交叉的角度在15至20度左右为比较合适的。
羽毛球质量的判断最好是试打,一般是随机选用一打球,先将一打12个球全部以发高远球的方式发一遍,以判断其飞行的稳定性和速度,然后再选择其中2至3个球进行大力杀球测试,如能经历业余高手20拍、专业选手12拍的大力杀球而不变形的,应该视为耐打不错。业余高手打10拍以下就变形的球,其耐打性就不好。